保障人才隊伍 加強疾控防控能力 威海市出臺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實施意見

2020-09-02 15:40:50 來源: 大眾網 作者: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董佩佩 通訊員 楊正輝 威海報道

  為構建體系健全、功能完善的公共衛生體系,改革完善平戰結合、科學高效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和制度模式,提升治理能力,9月2日上午,威海市人民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威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了改革完善公共衛生法治保障、監測預警與應急響應決策、預防控制、醫療救治、醫療保險和應急救助、應急物資保障、教育培訓等7個體系以及人才保障、科研創新2個機制,共9個方面的重要舉措。

  注重強化機制創新

  市縣兩級設立重大疾病和傳染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同級疾控中心實體化運行;完善突發重特大公共衛生事件防控規范,細化部門職責,完善聯防聯控機制;推動三大醫療集團信息化系統一體化運作,實現醫療機構間數據互通,信息共享,提升公共衛生風險評估和預警能力;推動《威海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辦法》立法,完善法治保障。

  注重強化項目支撐

  加快市縣兩級疾控機構標準化建設,疾控機構人員編制、業務用房、實驗室檢驗能力及公共衛生健康危害因素監測能力要于2021年年底前達標,比省里要求提前1年。推進威海市立醫院和中心醫院綜合救治、威海市婦幼保健院孕產兒重癥救治提升項目,將市胸科醫院建成符合三級標準的市級傳染病醫院,進一步補齊傳染病防治短板。提出加強市縣兩級精神衛生機構建設,增加精神科編制床位數,擴充精神科執業醫師隊伍,加強心理危機干預能力。提出支持校醫務室(醫院)建設,到2020年9月底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建成具有隔離條件的發熱診室等強化基層防控能力的項目。

  注重強化人才保障

  提出在“知名醫師”“優秀中青年衛生骨干人才”等人才工程評選中,對公共衛生人才單獨核定名額。市、縣兩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根據工作需要,設立首席專家。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醫療衛生機構主要負責人一般應具備醫學相關專業背景。建立保障與激勵相結合、符合疾控機構特點的薪酬機制,對各級疾控機構專用技術人員實行績效管理,基層機構人員收入逐步達到縣級醫院同等職級人員水平。

  注重強化協同改革

  除提出優化疾控中心設置,強化公共衛生職能,加強醫療救治能力外,還注重了加強衛生應急物資保障、教育培訓、科技創新、醫療保險和應急救助等體系和機制建設,以及調整醫療資源投入結構,強化經費保障,加強宣傳引導等內容,強化部門聯動配合,提高改革的整體性和協同性。

  威海市公共衛生應急領導機制改革

  按照市委關于健全完善重大疾病和傳染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的要求,領導小組辦公室在市疾控中心實體化運行,下設綜合協調組、監測預警組、疫情研判組、情報信息與科技攻關組4個工作組,每個工作組設組長1名、副組長1名,可按正副科領導職務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在市疾控中心集中辦公,可配備工作人員22名,人員從市衛生健康委和市疾控中心現有人員中調劑一部分,面向社會公開招錄招聘一部分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

  為補齊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短板在疾病預防控制領域的突破

  強化各級疾控機構建設。到2021年底,市縣兩級疾控機構人員編制、業務用房和實驗室檢測檢驗能力達到國家或省級標準。市疾控中心加掛市預防醫學研究所牌子,縣級疾控中心可加掛健康管理指導中心牌子。強化學校衛生、職業衛生、食品衛生、環境衛生、放射衛生等公共衛生職能,提高健康危害因素監測與干預能力。到2021年底,公共場所健康危害因素監測、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學生常見病及健康影響因素監測、放射性與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以縣為單位實現全覆蓋,飲用水監測以鎮為單位實現全覆蓋。

  提升基層防控能力。支持村(居)民委員會設立公共衛生委員,落實網格化管理職責。支持各級各類學校建設校醫務室(醫院),增強學校傳染病、常見病的預防、治療能力。支持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CT,并于2020年9月底前全部建成具備隔離條件的發熱診室。設立基層首席公共衛生醫師,按照“縣管鄉用”原則,到2022年底,為每個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學校配備1—2個專兼職公共衛生醫師。統籌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和公共衛生服務資金使用,提高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支付比例,提升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水平。

  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堅持預防為主、全域創衛,全面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加強公共衛生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鄉環境衛生整治、衛生城鎮創建。推進健康城市建設,實施健康知識普及行動、合理膳食行動、全民健身行動、控煙行動、中小學健康促進行動、傳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動等15項行動,引導群眾建立科學健康觀,促進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到2022年底,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24%以上,全市國家衛生城市實現全覆蓋,國家衛生鄉鎮比例達到30%以上,省級衛生村比例達到80%以上。

  醫療救治方面的重要舉措

  提升醫療救治能力。2022年底前,依托威海市立醫院和威海市中心醫院,各設立不少于50張符合傳染病防控要求的床位,加強ICU能力建設,承擔重癥救治任務。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要補齊發熱門診、感染性疾病科、實驗室能力建設短板,2020年底前全部具備病原微生物核酸檢測能力。實施威海市婦幼保健院孕產兒重癥救治提升項目,提升綜合救治能力。依托威海市胸科醫院現有資源,設立一所達到三級標準的市級傳染病醫院。

  加強中西醫協同。建立健全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中西醫協作機制,把中醫藥參與診療方案制定、多學科會診、病例討論納入現代醫院管理制度,使中醫藥深度介入傳染病防控和臨床救治。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定點醫院要設置中藥房和中藥制劑室,并配備足量中藥飲片;未設置中藥房的,要建立中藥配送保障機制。2022年底前,實現政府辦中醫醫療機構縣域全覆蓋,政府辦綜合醫院、婦幼保健院、傳染病院中醫藥科室全覆蓋。

  加強心理危機干預。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心理援助應急預案,健全心理危機應急干預機制,建立以精神科醫生為主,心理治療師、心理咨詢師、精神科護士和社會工作者為輔的心理危機干預隊伍,實施重點人群分級分類個體化干預。通過機構改擴建或選址擴建,加強市縣兩級精神衛生機構建設。到2021年底,全市精神科編制床位達到每萬人口4.5張,每10萬人口精神科執業(助理)醫師數量不低于3.8名。

  保障人才隊伍的建設

  在“知名醫師”“優秀中青年衛生骨干人才”等人才工程評選中,對公共衛生人才單獨核定名額。落實疾控機構編制標準,到2022年以區市、開發區為單位空編率不超過5%,保障急需緊缺專業技術人才需求。市縣兩級疾控制中心設立首席專家。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擴大農村訂單定向公費醫學生培養規模。開展現場流行病學人才培養,用3年時間將縣級疾控機構骨干人員輪訓一遍,確保每個專業有2名以上技術骨干。充實衛生監督執法人員,健全網格化監管體系。建立保障與激勵相結合、符合疾控機構特點的薪酬機制,對各級疾控機構專業技術人員實行績效管理。推動基層機構人員收入逐步達到縣級醫院同職級人員水平。

  應急物資保障

  改革完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是完善公共衛生體系的重要內容。2020年底前,要制定應急物資保障應急預案,科學調整應急物資儲備的品類、規模、結構。建立應急物資儲備、管理、調度、指揮平臺,形成高效便捷的應急物資調度指揮系統,建立從原料供應、生產、流通、儲備、使用等全鏈條的信息動態監測系統。建立一批應急物資技術產業轉化基地,引導企業積極參與應急物資產品研發和生產;積極培育應急物資產業骨干企業,推進威海市云龍防護服應急保障基地、威高迪尚醫用防護服應急保障基地等項目建設實施。到2022年,建立以市縣兩級政府儲備為主,以重點醫療物資生產企業產能儲備為輔,以醫療衛生機構實物儲備、社會捐助捐贈和家庭儲備為補充,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管理科學、運行高效的應急物資保障機制。按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日均消耗醫用物資上限不少于1個月進行物資儲備,適時倒庫更新,確保物資質量。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丁淑紅

相關新聞
推薦閱讀
黄色三级片免费网站